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為什麼照片加文字說明是十分艱鉅的工程?

有人問,為什麼我的照片不加上文字說明?我在兩年半前解釋過為什麼整理照片是十分艱鉅的工程,但是我從來沒有解釋過為什麼加文字更是。我決定做一項自我觀察,我拿一張照片,然後自己計時要花多久加文字。以下兩個例子。

史達林格勒車站是巴黎地鐵2號、5號、和7號線的轉乘站。1903年啟用的時候,叫做「Aubervilliers路站」。1946年車站改名為「史達林格勒」車站,因為附近有一條大道,為了紀念蘇聯軍戰勝史達林格勒戰役,改名為「史達林格勒戰役廣場」。雖然史達林格勒這個城市在1961年因為去史達林化改名為伏爾加格勒,這個巴黎的車站一直沒改。

這個圖片我花了23分鐘寫,時間花在
  • 查站的歷史
  • 查法文「place」是什麼意思
  • 確認「史達林格勒戰役廣場」這個依然存在在巴黎
  • 考慮「boulevard」中文要寫成「大道」還是「大街」
  • 確認「伏爾加格勒」是一個新的名稱,不是改回去的舊名稱
  • 加上連結
  • 翻譯(我堅持發表任何東西,不管是我個人的新聞稿、網誌、照片網站、還是臉書更新,都一定要中英文都有)
  • 月即別的歷史,因為中文維基百科說這個古國的首都在伏爾加格勒,但是英文維基百科沒說。雖然這對上面的文字敘述沒有幫助,但當我開始寫的時候,時間就有可能花在這種事情上。



右邊三張圖都是在澳門拍的。我拍的原因之一是想要捕捉澳門繁體和簡體字的使用狀況,以及葡萄牙文的沒落。官方寫法雖是繁體,但是很多商家看板為了吸引內地遊客,而用簡體。但是這也不是全面性的。注意第二張圖片左上角「漢堡」的漢是繁體,中間卻是「汉堡」。第三張背景的「麥當勞」是繁體,但是前景的「大运河购物中心」是簡體。而且這三張圖片裡面都沒有葡萄牙文,現在葡萄牙文大多只有在公共設施,官方的東西上才看得見。另外,有一次我在一家旅館的餐廳裡,發現我必須用英語和服務員溝通。這讓我有點感嘆,在中國人的土地上,要用一個外語跟一個當地的商家溝通,而這個外語甚至不是這個特別行政區的官方語言之一。感嘆的有兩項:一、官方語言似乎沒什麼人注重;二、強勢語言入侵的力量很強。今天葡萄牙文不是一個需要被保護的語言,但如果其中一個官方語言是一個以前常用,現在幾乎絕跡,然後因為政治或文化保留的原因被加作官方語言的語言呢?

上面三張圖片,講一個故事,共花了32分鐘。查資料的時間沒有花很多,多是自己構思。


當然,我是故意選比較能講故事的照片當例子。但就假設平均一張兩分鐘好了,我一次出遊照幾百張是很正常的,請作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