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老孫阿,革命百年尚未成功

1912年(民國一年)3月5日上海《時報》的《滑稽余談》寫著

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
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
新官製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
槍炮興,弓矢滅;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
剪髮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
卡片興,大名刺滅;馬路興,城垣欄柵滅;
律師興,訟師滅;槍斃興,斬絞滅;
舞臺名詞興,茶園名詞滅;旅館名詞興,客棧名詞滅。

同年2月1日上海《申報》刊《今昔女子觀》

昔日女子纏足多,今日女子多天足。
昔日女子能文者少,今日女子學堂者多。
昔日女子多柔順之氣,今日女子多英爽之氣。
昔日女子讀守閨中羞不見客,今日女子靴聲橐橐,馬路中疾行如飛。
昔日女子好主中饋惟酒食是議,今日女子結隊成軍,頗有鐵血主義。

這讓我想到,一個真正的革命,並不是一個朝代換了前朝,也不是政黨輪替,而是人民思想上的改變。大部分的歷史書和百科全書,講完辛亥革命之後,就講袁世凱、宋教仁、二次革命、北洋軍閥,而又有多少歷史書會去講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多少會講「投資」這種行為在民國初年開始?有多少會講民國後人們開始用星期幾來過日子?

民國另外一次重要的革命是在1980年帶的台灣,相信未來的人寫歷史也一定是著重民進黨、蔣經國、解嚴等等,卻缺少人們生活上的改變。就我個人記憶回朔,有這些事情發生

從左至右寫興,從右至左寫滅;
羅馬字母車牌興,純數字車牌滅;
中秋烤肉興,中秋賞月滅;
計程車數位計程興,機械計程滅;
麥當勞興,7-11興;
港片賭片興;有線電視興;
個人電腦興;整形美容興。

那個年代在文化思想上面是全面開放,什麼都在改變的年代,什麼都要嘗試的年代。除了上面的例子以外,還有意識形態廣告(貓在鋼琴上昏倒了,或搜尋「司迪麥」),還有鼎鼎有名的「我運桶,而且我喝安佳脫脂奶粉」(不好意思,我只能找到廣東話的影片),到了1990年代就不見了,這也就是什麼都要嘗試的最好例子。

的確,那時候改變了很多,但有一個東西好像還沒有改變很多,那就是「忠君愛國」的觀念。我這幾天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忠君愛國」的觀念是否跟現代政治「政府要服務人民」的觀念有相衝突。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料的時候,就發現有很多內地網民對這個觀念做討論。而「愛國」與否,也是香港政治上的話題之一。近年來的「愛台灣」也只是「忠君愛國」的重新包裝而已吧。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直選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然後呢?

老孫阿,革命百年尚未成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