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為什麼注音符號ㄍㄎㄏ、ㄐㄑㄒ要這樣排?

相信在二戰之後在中華民國受過教育的人,一定不陌生37個注音符號。但是似乎很少有老師解釋為什麼要這樣排序。我還不知道全部37個為什麼這樣排,但是我可以解釋為什麼ㄍ(g)ㄎ(k)ㄏ(h)、ㄐ(j)ㄑ(q)ㄒ(x)這6個要這樣排。

中古漢語(唐宋時期)應該是沒有ㄐㄑㄒ這三個音,是到明末至清朝之間的某一個時候,原本讀ㄍㄎㄏ的字,要是後面接了ㄧ或是ㄩ的音,就變成了ㄐㄑㄒ的音。如果要舉例的話,最好是比較同一個字國語(普通話)和閩南語、廣東話、朝鮮話、越南話的讀音,因為除了國語,後四者都保留了中古漢語的讀音。
  • :國語念ㄐㄧㄚ,閩南語念[台羅:ka或ke,通用:ga或ge],廣東話念ga1,朝鮮語念가或고即ga或go,越南語念gia,都是ㄍ-->ㄐ的例子
  • :國語念ㄐㄧㄥ,閩南語念[台羅:kiann或king,通用:giann或ging],廣東話念ging1,朝鮮語念경即gyeong,都是ㄍ-->ㄐ的例子
  • :國語念ㄑㄩㄢˋ,閩南語念[台羅:kuàn,通用:guân],是ㄎ-->ㄑ的例子
  • :國語念ㄒㄧ,閩南語念[台羅:hí,通用:hì],廣東話念hei2,朝鮮語念희即hui,都是ㄏ-->ㄒ的例子。
  • :國語念ㄒㄧㄢˋ,閩南語念[台羅:hiàn,通用:hiân],朝鮮語念현即hyeon(現代汽車的Hyundai就是這個啦),都是ㄏ-->ㄒ的例子
  • :國語念ㄒㄧㄢˇ,閩南語念[台羅:hiám,通用:hiàm],廣東話念him2,朝鮮語念험即heom,都是ㄏ-->ㄒ的例子

這也可以解釋一個現象,那就是對於會講國語,閩南語或是廣東話會講一點,但又不太通的人,如果你拿了ㄐㄑㄒ開頭的字,去問這些人閩南語或是廣東話怎麼講,很多都會把ㄐㄑㄒ以ㄍㄎㄏ代替。雖然是猜測,但是多半是對的。問他們為什麼,他們不一定答得出來,但是ㄐㄑㄒ和ㄍㄎㄏ之間的轉換已經在他們的腦中行成。

漢語並不是唯一發生這種轉變的語言,義大利語c這個字母原則上念/k/(類似ㄎ),但是在i和e前面就變成/t͡ʃ/(類似ㄔ),g這個字母原則上念/g/(類似ㄍ),但是在i和e前面就變成/d͡ʒ/(類似ㄓ)。而義大利語的祖先拉丁語裡c永遠發/k/的音,g永遠發/g/的音(除了最最早的拉丁時期以外),所以義大利語也是在某的時候發生了類似的轉換。雖然在義大利語是g-->d͡ʒ(ㄍ-->ㄓ)、k-->t͡ʃ(ㄎ-->ㄔ),但ㄓ跟ㄔ也很類似ㄐ跟ㄑ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