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漢語拼音是比較好的漢字羅馬化方案

我之前寫的文章《兩岸語言差異的根究》有提到,我認為漢語當做第一語言來教學時用注音符號較好,而漢語需要羅馬化的時候漢語拼音至比較好的標準。上次說詳細的原因需要另一篇文說明,所以我現在要把我的想法以文字記錄下來。

歷史簡介


目前中文的拼音方案有許多種,本篇文章只討論現在還有影響力的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以及通用拼音。威妥瑪拼音是清末英國人發明的。建立民國後,國民政府繼續使用,除了某些地名使用郵政式拼音,例如北京為Peking,「北京」若是以威妥瑪來轉寫,會是Pei-ching。同時,北洋政府1918年發布注音符號(ㄅㄆㄇㄈ),後來作為國民政府初等教育音標的標準,台灣至今仍是。民國在大陸年間(1911-1949),各式各樣的漢語羅馬化方案如雨後春筍,但是到現在已經沒有人在用。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後,1958年發布漢語拼音,後來成為大陸初等教育音標的標準,1982年成為ISO標準,1980年帶後西方出版品開始使用漢語拼音。台灣這邊在民進黨執政不久後,2002年宣布以通用拼音做為標準,當時為台北市長的國民黨馬英九以與國際接軌為由,使用漢語拼音。後來台中市跟進台北市。馬英九當選總統候,2009年起漢語拼音成為中華民國全境的標準。

「新疆」的兩種常見拼音在英語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藍色為郵政式拼音Sinkiang,紅色為漢語拼音Xinjiang

在台灣實際使用狀況是,縣級以上的政府沿用威妥瑪拼音,如「新竹」依然是Hsinchu,因為要更換的話「工程浩大」,人護照上的名很多都還是威妥瑪拼音因為不少人的護照都是在2002年以前辦的,加上「海外遺產」的問題,護照上要用什麼拼法從來都沒有強制姓,所以很多人使用跟家裡長輩一樣的拼法,也依然是威妥瑪。台北市和(合併前的)台中市以外,鄉鎮區級的政府跟路名在2003到2008年間不少換成通用,2009年開始慢慢換成漢語。台北市和台中市一直都是用漢語。

順便提一下,任何一種拼音方案都不是「英譯」,而是把漢語的國語/普通話的音,以羅馬字母寫下來。羅馬字母不只是英語的字母,是很多語言的字母,所以拼音方案是羅馬化,不是英譯。這個姓名翻譯工具是很好用,不過它號稱「姓名英譯」是不精準的。

注音比所有羅馬化標準要好


在各種國語/普通話音標系統裡,注音比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通用拼音來的精準,所有的子音(聲母)和母音(韻母)都單獨有一個符號代表,形成了一種絕對的「一對一」的形勢。這個一對一的觀念很重要,下面在探討各種羅馬拼音方案的時候,也會使用這個概念。另一種解釋注音優勢的方法是,任何一種羅馬拼音的敘述,它的規則是如何,對照表的排列,都是以注音符號作為「轉寫前」的標準。此外,注音符號的排序,也是有根據語言學的群組來排的,如ㄅㄆㄇ(玻波摸)排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是雙唇音,ㄉㄊㄋㄌ(得特訥勒)排一起,因為他們都是齒齦音。我自己的獨立研究也說明《為什麼注音符號ㄍㄎㄏ、ㄐㄑㄒ要這樣排?》。就連漢語拼音的聲母表的排序,也是b p m f d t n l,與注音排序一模一樣。

需要一套羅馬化的標準



暗綠色為使用拉丁字母作為書寫系統的地方
這一段我要分成,一、為什麼需要共通的書寫系統,二、這個書寫系統應該是羅馬字母,三、為什麼國語/普通話需要羅馬化的標準。雖然說注音符號是標註國語/普通話最精準的系統,華人世界中還是需要一套羅馬拼音。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世界上的人們交流廣泛。當人們旅遊的時候,需要知道自己去的地方對不對,需要向海關證明自己是誰,寄信的時候要能寫出地址。所以全世界的人需要一種通用的書寫系統。注意,同樣的書寫系統不一定代表是同樣的語言,如英語和德語都是以羅馬字母寫的語言,但是是兩種語言;俄語和哈薩克與都是以西里爾字母(就是有Я有Ш的)寫的語言,但是是兩種語言。同樣的書寫系統內,就算是不同的語言,人還是有某種辨識能力。如英語地區常見的城市名「Springfield」,法國人看的不見得知道Spring是春天的意思,field是田地的意思,但是他至少能分辨Springfield和Greenfield的差別,寫郵寄地址時不會寫錯,也能夠長時間的記憶下來。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漢字圈,華人應該都辨識得出「大阪」,能寫,記得住,但是「阪」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不一定需要知道。但是,人對於不熟悉的書寫系統就沒辦法了。「埃及」的阿拉伯文是مصر,給不懂阿拉伯文的華人或是英國人,過兩秒就忘記了,過兩天再給他看「利比亞」的阿拉伯文‏ليبيا可能也不確定是不是一樣。這就是書寫系統有沒有一樣的效果。但是這世界上有近二十「主要」書寫系統,於上圖顯示,要求每一個人都全部精通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全球需要一個共通的書寫系統。而要用哪一個書寫系統呢?看上圖應該知道拉丁字母使用率最高是既有事實,而且他簡單,所以拉丁字母最合適。

而漢語需要羅馬化的標準。假設說沒有一套標準,潮州、杭州、福州、廣州被翻成Chaojou、Hangzhou、Fujhou、Guangjo,這樣子「州」這個字沒有一定的法則,那說華語的人每次要把「○○州」羅馬化的時候,都要去另外翻書去查?另外,前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卡扎菲),因為阿拉伯文沒有羅馬化的標準,阿拉伯方言更沒有,所以他的名字有很多種拼法,如Gaddafi、Kadafi、Qadhafi、Gathafi等等,至少有30多種以上的拼法,英語維基百科甚至專門為他的姓要如何羅馬化特地闢了一個段落。要不是他很出名,這些不同拼法要是出現在不同的書籍,我還真不知道是不是源自於同一個阿拉伯字。另外,印度常見的姓Aggrawal、還有拼法類似的Agrawal、和Agarwal,到底是不是同一個姓,外人根本不知道。對於語言,我們不能用差不多先生的態度。

漢語拼音比威妥瑪要好


要以科學的態度和邏輯來評比拼音方案,必須先窮盡列舉國語/普通話所有的音。下面這個巨大的表格即是。

這個表格中,黑色粗體字為漢語拼音,綠色為通用拼音,藍色為威妥瑪拼音。若同一格子內只有列兩種拼音,表示漢語和通用相同。

威妥瑪拼音最大的問題是在ㄅㄆ(玻波)ㄉㄊ(得特)ㄍㄎ(哥科)ㄐㄑ(基七)ㄓㄔ(知吃)這10個子音(聲母),因為他們都成雙成對,所以我只要解釋一組。ㄅ跟ㄆ在威妥瑪拼音中是以p和p'代表,而在其他兩種拼音是用b和p代表。只知道國語和英語的人可能會認為b和p合情合理。是阿,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都是以英語發音做基礎,再加加減減的修改的拼音。但我要在這裡先跟各位解釋一下。漢語國語的ㄅ和ㄆ用國際音標其實是[p]和[pʰ],所以威妥瑪用p和p'是有他的道理的,這我承認。那b呢?讓我來列舉三種常見的唇塞音
國際音標[b][p][pʰ]
注音/漢字ㄅ 玻ㄆ 波
漢語/通用拼音bp
威妥瑪拼音pp'
英語b非重音且非字首的p,如spin、tip重音或字首的p,如pin
大部分其他歐洲語言bp

這個表從左到右出氣的量越來越多。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也有它的道理,就是b代表出氣少的音(表的左邊),p代表出氣的音(表的右邊),而且這樣的值也比較接近英語的規則。雖然三種拼音都有它的道理,威妥瑪拼音的致命傷就是實際使用狀況是p'的撇號幾乎都是被忽略的。台北的威妥瑪拼音應該是T'aipei,你可能在某些地圖系統裡有看過,但除此之外,幾乎都是用Taipei。忽略撇號,造成了極多的「二對一」的現象,如「包」跟「拋」都是pao,「該」跟「開」都是kai,更嚴重的是ㄐㄑ(基七)ㄓㄔ(知吃)這4個子音(聲母),都以ch代表,這種「四對一」的現象,與「拼音是來表示發音」的原則相反的。

另外一個子音的問題是ㄗㄘㄙ在威妥瑪拼音裡通常是ts、ts'、s,但是在空韻前(空韻就是指ㄓㄔㄕㄖㄗㄘㄙ(知吃師日資詞司)單獨存在),卻變成了tz、tz'、sz或是ss?這三個音是上面大表格裡右上角淺藍底的格子。這又顯示了威妥瑪拼音自我不一致的地方。

第三個威妥瑪拼音的不一致的地方是在ㄜ(餓)、ㄨㄛ(我)、ㄨㄟ(未)這三種母音(韻母),請看下面這個縮簡的表。黑色依然是漢語拼音,藍色依然是威妥瑪拼音。
ㄉㄜ 的
de
te
ㄊㄜ 特
te
t'e
ㄍㄜ 哥
ge
ko
ㄎㄜ 可
ke
k'o
ㄏㄜ 喝
he
ho
ㄔㄜ 車
che
ch'e
ㄕㄜ 設
she
she
ㄨㄛㄉㄨㄛ 多
duo
to
ㄊㄨㄛ 脫
tuo
t'o
ㄍㄨㄛ 郭
guo
kuo
ㄎㄨㄛ 擴
kuo
k'uo
ㄏㄨㄛ 或
huo
huo
ㄔㄨㄛ 綽
chuo
ch'o
ㄕㄨㄛ 說
shuo
sho
ㄨㄟㄉㄨㄟ 堆
dui
tui
ㄊㄨㄟ 推
tui
t'ui
ㄍㄨㄟ 規
gui
kuei
ㄎㄨㄟ 愧
kui
k'uei
ㄏㄨㄟ 灰
hui
hui
ㄔㄨㄟ 吹
chui
ch'ui
ㄕㄨㄟ 水
shui
shui

邏輯好的讀者應該已經可以看出
  • ㄜ在漢語拼音永遠是e,但是在威妥瑪拼音「原則上」是e,遇到ㄍㄎㄏ開頭的時候就變成o
  • ㄨㄛ在漢語拼音永遠是uo,u代表ㄨ,o代表ㄛ,很合邏輯,而在威妥瑪拼音「原則上」是o,遇到ㄍㄎㄏ開頭的時候就變成uo
  • ㄨㄟ在漢語拼音永遠是ui(若是在子音前),但是在威妥瑪拼音「原則上」是ui,遇到ㄍㄎ開頭的時候就變成uei
你若是同時看第一點和第二點,會發現o在威妥瑪拼音有時候是ㄜ,有時候是ㄨㄛ,造成反向轉寫的不一致性。另外,看了表格第一列和第二列你可能會說威妥瑪拼音有規律地對ㄍㄎㄏ有不一樣的待遇,那第三列又為什麼只有ㄍㄎ才有例外,這就是例外中的例外,十分不規則。

漢語拼音比通用拼音要好


通用拼音其實是以漢語拼音,然後加加減減做修改的一種方案,主要的改變是ㄓ從zh變成jh、ㄑ從q變成c、ㄒ從x變成s、ㄈㄥ(風)從feng變成fong。這樣的作法,我猜想的動機可能是:一、讓不懂這種拼音的英語人唸出來還可以有點像,二、去除q和x。

這樣的結果是ㄒ(西)跟ㄙ(四)這兩種子音都是以s代表;ㄑ(七)跟ㄘ(此)這兩種子音都是以c代表,又是一種「二對一」的現象。漢語拼音每個子音都有自己的符號,通用拼音有兩種子音共用一個符號,很明顯地漢語拼音比較直接。

除此之外ㄈㄥ(風)用fong也是很不規則的。是的,我可以了解這樣「設計」的理由,那就是台灣式的國語ㄈㄥ這個音的韻母聽起來其實比較像ㄨㄥ,可能是當年受到四川來的外省人老師的影響,所以用ong。但是這樣的作法有兩個問題:一、雖然ㄈㄥ聽起來像是ㄈㄨㄥ,但是它在國語字典裡還是ㄈㄥ,國語字典和通用拼音用兩種不同的標準,國語字典採原始音,通用拼音採實際音,容易混淆;二、ㄥ變ㄨㄥ的現象不只是在ㄈ後面才有,在ㄅㄆㄇ後面都會,那為什麼通用拼音不把ㄆㄥ(彭)寫成pong?這是通用拼音的自我矛盾。

通用拼音不規則的地方,在上面大表格裡是淺綠底的格子。

反駁「會被誤認為大陸人」


這是一項反對漢語拼音的常用的論點,甚至中研院在2002年8月1日出版的中研院週報880期裡面寫道:「國人出國或多或少都有被誤認為中國大陸人士的類似的經驗:少女被認為是來賣淫的,男子被認為是人蛇」「沒辦法區分,遇到中共飛彈試射,要找人連署抗議書的時候,就知道這個重要性了」。我的天啊,中研院的出版品用這種言語?以偏概全地歧視大陸人?找人連署抗議中共飛彈試射好像是一天到晚做的事?不想被誤認為大陸人?我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決辦法,那就是開口跟人說自己是台灣來的就好了,真的有必要的時候,拿出護照就好了。「會被誤認為大陸人」的論點也是簡化式的思考,怎麼說?兩個大姓陳、林三種拼音都是Chen和Lin,這些人「沒辦法區分」就無所謂?

許多支持通用拼音的人都會用這種理由,但是上面的表格已經顯示出來,其實威妥瑪拼音跟漢語拼音的差距才比較大,那為什麼不用威妥瑪拼音?我真懷疑這些支持通用拼音的人有沒有像我一樣窮盡列舉所有的音,並以科學的態度和語言學的邏輯來審。

再者,台北已經用了漢語拼音多年,這世界上好像沒有人誤認台北是大陸的。

反駁「台灣的主體性」


故意要用一個和大陸不一樣的拼音就是用政治的思考全盤推翻語言的邏輯。這就好像青少年叛逆,這種叛逆可以用一種方式來解釋,那就是青少年想要證明自己不是小孩,能夠自我決定,所以長輩說什麼就故意做反的,這樣的行為,其實沒有證明自己是成人,只是證明自己就是個叛逆的青少年。

哈薩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哈薩克語和俄語並列官方語言。當俄語需要羅馬化的時候,哈薩克不需要,實際上也沒有要證明自己獨立於俄羅斯或是前蘇聯,而故意用一套不一樣的標準。俄羅斯、哈薩克和許多其他獨立國協國家都是使用ISO 9的標準。

假如有一天大陸用了通用拼音,我很好奇今天以「台灣的主體性」做理由支持通用拼音的人是不是就要反過來支持漢語拼音,以顯示「台灣的主體性」?

如果支持通用拼音的人真的認為通用比較好,應該是要證明為什麼它比較好,然後希望大陸也一起用。但從來沒有這樣的聲音,這證明了大部分支持通用拼音只是肚爛要故意用跟大陸不一樣的。

反駁「這只是一種約略的轉寫,何必那麼吹毛求疵?」


請回頭再讀一次「需要一套羅馬化的標準」這個段落。再舉一個例子,假設沒有一種標準,台北市的中山路、桃園八德市的中山路、和台南永康的中山路都不同拼法,那不是擾民嗎?再假設同一家公司,它的地址在自己網站、線上黃頁、以及在政府網站上的羅馬拼音都不一樣,那不是混淆視聽嗎?任何一種拼音都是純表音的規格,所以追求一種規律是十分正常的。

反駁「破壞中華文化」


漢語拼音的存在,或是任何一種拼音的存在,都不是要全盤代替漢字。用拉丁字母全盤代替漢字只有在20世紀初思想運動中提出(如新文化運動),現在兩岸三地都沒有人有這樣的主張。漢語拼音的目的不是要讓阿拉伯人、法國人、俄國人突然懂漢語,而是使他們到華人區不致於搞不清楚自己在哪裡,遇到華人可以勉強叫出名稱,是讓華人走出華人區時,姓名可以被辨識的出來。

反駁「那你為什麼不為了統一而使用比較多人用的簡體字」


漢字是又有表音又有表意的書寫系統,也就是六書。我認為簡體字好不好,要一個一個評。如「遊」跟「游」在簡體字裡都是「游」,這樣「遊」本來有辵部走路的意思就不見了,這種二對一的簡化不好。但是「車」當作其他字的部首的時候,如「軌」、「軟」,簡化成「轨」、「软」也還好,「水」部在當作其他字的部首的時候,不也早在古時候簡化成「氵」。由於有這些良劣不齊的現象,貿然使用簡體字不妥。但是拼音不一樣,不管是漢語拼音、通用拼音、還是威妥瑪拼音,都只是純表音系統,既然是這樣,那音一樣就要用同一種符號來表。

反駁「就連香港也沒有用漢語拼音」


在香港最通用的漢語是粵語,所以在香港的拼音是以粵語的發音作基準的,例如說「林」是lam,「嚴」是yim,因為這兩個字在粵語發音裡,最後雙唇都要閉起來。我上面以語言的邏輯來解釋為什麼漢語拼音比較好,自然只套用在國語/普通話,我做的大表格,也只是國語的音的窮盡列舉。在台灣,國語還是最通用的方言,所以要討論的還是要如何把國語羅馬化。拿香港做例子的論點不成立,所以請不要拿曾慶紅和曾蔭權做例子。

反駁「漢語拼音只有中國大陸在用,與國際接軌的理由不成立」


其實漢語拼音是ISO 7098標準、聯合國標準、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標準。在美國,圖書館裡若是外文書籍區有中文的書,作者沒有給英語的書名時,把書名羅馬化都是以漢語拼音作為標準。所以反對漢語拼音的人別再說美國在ISO 7098標準上投反對票,那是1982年的事。

另外,現在在以羅馬字母做書寫系統的維基百科中,寫在還沒有拼音時代的華人,都是以漢語拼音轉寫他們的姓名。如,畫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在英語、法語、德語的維基百科都是Zhang Zeduan。治理過台灣的鄭經,在英語和法語的維基百科都是Zheng Jing。如果是用通用或是威妥瑪拼音,拼法都會不一樣。

我個人原則上不贊成「多人用就是對」,認識我的人都知道。但我在這一段要表達的只是「漢語拼音只有中國大陸在用,與國際接軌的理由不成立」這個論點不成立。

解釋q x c


反對漢語拼音的人時常對q、x、以及c這幾個字母有意見。容我以語言學來解釋這些字母的由來。

羅馬字母X在許多伊比利半島的語言都是發[ʃ]也就是ㄕ(失)的音,這些語言有巴斯克語加泰隆尼亞語加利西亞語、古西班牙語、以及葡萄牙語。英國以前的貨幣單位「先令」(shilling)在加泰隆尼亞語為「xíling」、在葡萄牙語為「xelim」。而ㄕ跟ㄒ(西)還算相近的音。另外,越南語字母x是發ㄙ(思)的音,而中古時候正是發ㄒ的音

Q在中後期拉丁語和許多現代語言中是發ㄎ(科)的音,那為什麼要用q來代表ㄑ(七)的音呢?我在之前寫的文章《為什麼注音符號ㄍㄎㄏ、ㄐㄑㄒ要這樣排? 》解釋過,現在國語ㄑ(七)的音在中古漢語是唸ㄎ(科)的音,這可以在南方方言、朝鮮語、越南語裡面找尋遺跡。

C為什麼要代表ㄘ(詞)呢?在義大利語羅馬尼亞語,c要是出現在e和i的前面就是唸[tʃ],也就是ㄔ(吃)的音,而ㄘ就是沒捲舌的ㄔ。在德語,c雖然只有在外來字才出現,但是出現在ä、e、或i前面的時候就是唸ㄘ。C在許多以拉丁字母書寫的斯拉夫語族波羅的語族阿爾巴尼亞語、以及匈牙利語裡,就是唸ㄘ的音。

反駁「漢語拼音跟英語發音規則相異甚多,讓『外國人』常常唸錯」


這個段落我要分成三個部分,一、「外國人」不等同於說英語的人,二、任何一種拼音都會有被唸錯的可能,三、如果唸錯,錯在他,不在拼音系統。

一、「外國人」不等同於說英語的人,我在之前寫的文章《外國人》已經講過了,說英語的人只是「外國人」的一小部份,不要用說英語的人代替所有的「外國人」。而且,任何一種拼音方式,不管是漢語拼音還是通用拼音,不是把漢字翻譯成英語,而是把漢字轉寫成羅馬字母。批評q、x、c的人通常就是掉進了「英語等於外國,外國等於英語」的迷思。請再回頭讀這些字母語言學的根據。

二、任何一種拼音都會有被唸錯的可能。「差」在三種拼音系統裡都是cha,用英語發音規則的確像「差」,但是用法語發音規則就像「殺」,用義大利語發音規則就像「ㄎㄚ」(ka)。好,你說你只在乎英語,因為它是國際通用語言,一樣,三種拼音都有和英語發音規則不同的地方。「七」的漢語拼音是qi,通用拼音是ci,如果用英語發音規則來唸,分別像是ㄎㄧ(ki)和ㄙㄧ(si),「人」的威妥瑪拼音是jen,如果用英語發音規則來唸會像是「真」。「智函」的威妥瑪拼音是Chih-han,如果用英語發音規則來唸會像是「癡漢」。

從第一點和第二點來看,「○○拼音會讓『外國人』常常唸錯,所以要支持※※拼音」的論點是不成立的。

三、如果唸錯,錯在他,不在拼音系統。在西方世界,對於講不同語言的人的姓名,不會隨便用自己語言的發音規則來猜測對方的姓名怎麼唸。這樣講太抽象了,讓我來舉例。再拿cha在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分別唸「差」「殺」「ㄎㄚ」的例子,一個英國人要是看到了一個法國人或是法國的牌子,如Chanel,不會以英語的發音規則唸ㄔ的音,而是會以法語的規則唸ㄕ的音;一個義大利人看到了一個英國人Charlie Chaplin,不會以義大利語的發音規則唸ㄎ的音,而是會以英語的規則唸ㄔ的音。在美國,要是有人把義大利品牌Gucci以英語發音規則唸成Gusi、把西班牙語常見的名Jose以英語發音規則唸成「九思」,而不是正確的「吼zay」,這麼做是會被視為沒知識的。在美國或是加拿大,對於比較不常見的姓名,不確定的話也會先問一下怎麼唸,一旦知道了以後就會用那種發音的方式來唸。例如說一名土耳其裔的政治評論家Cenk Uygur,他名字的C要唸[dʒ]的音(像英語的J),其他人在電視上介紹他的時候也是這麼唸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播客(Podcast)中,主持人講到鄧小平(Deng Xiaoping)或是習近平(Xi Jinping)都可以雖不中亦不遠矣地講出ㄒ這個音,不會用英語的ks來唸。我只會講漢語的國語和英語,我一點日語都不會講,但是當我看到常見的日本名「一郎」的羅馬拼音Ichiro,我知道ro要不能唸像是「弱」,要唸像是「囉」;我一點泰語都不會講,但是我看到有泰國人姓名th開頭的時候要唸ㄊ的音,不能像英語唸the或是theme的音。對於不同語言的人,要唸他的姓名就要照他的發音系統來唸,這個原則當然可以套用在漢語拼音上。如果唸錯,錯在他,不在拼音系統。

1928年土耳其決定從奧斯曼土耳其語字母書寫土耳其語換成羅馬字母時,從來沒有怕C或是Ç這兩個字母會被土耳其外的人唸錯。在土耳其語中,那兩個字母就是要唸ㄓ(知)跟ㄔ(吃)的音,如果你要唸土耳其人的名,你就要照這個規則。你硬要用英語的發音規則來唸,是你的問題,不是土耳其字母的錯。


科薩語搭嘴音的示範
南非的科薩語(Xhosa)有很多的搭嘴音。這些聲音只有在非洲南部和東部才有。而科薩語是一個以拉丁字母書寫的語言,他用了自己特有的字母組合(如xh、nch、gq,共21組)來代表這些搭嘴音。這也沒什麼問題。

這世界上有各種語言用羅馬拼音書寫,也有很多語言平常不是用羅馬字母書寫,但有一套羅馬化的方案。其中每一種的發音規則都略有不同。漢語的國語/普通話因為有一些特有的音(如ㄐㄑㄒ(機七西)),任何一種拼音,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跟英語或是其他任何一種以羅馬字母書寫的語言使用一樣的發音規則。

反駁「用漢語拼音勞民傷財」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是支持通用拼音的人常用的理由。我要用兩種方式來解釋這個理由不成立,一、如果用漢語拼音勞民傷財,那用通用拼音也一樣會勞民傷財,二、用漢語拼音不會勞民傷財。

一、如果用漢語拼音勞民傷財,那用通用拼音也一樣會勞民傷財。在下面我提供了很多照片,是路標和商家使用不是漢語拼音,也不是通用拼音,也不是威妥瑪拼音的怪拼音。如果支持通用拼的人說要換成漢語拼音很花錢,那也有眾多的路標不是通用拼音的,不也是要花很多錢?支持通用拼的人這樣說是不攻自破。

二、用漢語拼音不會勞民傷財。台北跟台中已經用了很多年了,好像也沒有破產。台鐵其實在2002年到2008年之間很多站牌從威妥瑪拼音換成通用拼音,好像也沒怎樣。也沒看到有人出來說「勞民傷財」。2010年中華民國行政單位改制,產生四個新的直轄市,很多門牌號碼都用「區」字貼紙蓋住鄉鎮市,公家機關、學校的牌也要從台南縣、台中縣改成台南市、台中市,也沒看到有人出來說「勞民傷財」。用漢語拼音一樣不會花多少錢的。

注音比所有羅馬化標準要好,再解釋一次


雖然上面我用語言的規則性來證明漢語拼音比其他兩種拼音來得有規則,但是我必須要指出注音是比其他所有羅馬拼音要來得好音標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在ㄨ(屋)跟ㄩ(於)這兩個母音(韻母)在漢語拼音都是以u來代表,雖然說有必要區分的時候,ㄩ的u上面有兩點,如ü。其實其他兩個拼音也都有用u來代表這兩個音。所以,注音使用兩個完全不同的符號來代表是比較好的。

據此,我建議國語/普通話以第一語言教學時,以注音作為音標的標準。國語/普通話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時,前半年可以用漢語拼音作為入門的工具,半年後慢慢轉變成注音。而國語/普通話一定要羅馬化的時候,就用漢語拼音作標準。

照片


下面提供的照片是指出在台灣各地三種都不是的拼音。這個已經超越了到底是哪一種拼音比較好的層面,是要指出廣泛差不多先生的態度,包括政府機關架設的路標。

「長春」: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為「Changchun」,威妥瑪拼音為「Chang-chun」,實際上拼為「Charngchuen」
「復興」:漢語拼音為「Fuxing」,通用拼音為「Fusing」,威妥瑪拼音為「Fu-hsing」,實際上拼為「Fuhshing」
「民權」:漢語拼音為「Minquan」,通用拼音為「Mincyuan」,威妥瑪拼音為「Min-chuan」,實際上拼為「Minchyuan」
「中山」:漢語拼音為「Zhongshan」,通用拼音為「Jhongshan」,威妥瑪拼音為「Chung-shan」,實際上拼為「Jongshan」

「政豐」:漢語拼音為「Zhengfeng」,通用拼音為「Jhengfong」,威妥瑪拼音為「Cheng-feng」,實際上拼為「Jenq Feng」

「金秋」:漢語拼音為「Jinqiu」,通用拼音為「Jinciou」,威妥瑪拼音為「Chin-chiu」,實際上拼為「King Cheu」

「自由」:漢語拼音為「Ziyou」,通用拼音為「Zihyou」,威妥瑪拼音為「Tzu-yu」,實際上拼為「Tz You」(這個其實是注音二式,一個中華民國在1980年代發展的系統,在前台北縣和桃園縣曾使用)

「寶高」: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為「Baogao」,威妥瑪拼音為「Pao-kao」,實際上拼為「Bau Gau」
「寶中」:漢語拼音為「Baozhong」,通用拼音為「Baojhong」,威妥瑪拼音為「Pao-chung」,實際上拼為「Bau Jung」(這個其實是注音二式)

「中正」:漢語拼音為「Zhongzheng」,通用拼音為「Jhongjheng」,威妥瑪拼音為「Chung-cheng」,實際上拼為「Jung Jeng」(這個其實是注音二式)

「二十張」:漢語拼音為「Ershizhang」,通用拼音為「Ershihjhang」,威妥瑪拼音為「Erh-shih-chang」,實際上拼為「Er Shr Jang」(這個其實是注音二式)

「欣欣」:漢語拼音為「Xinxin」,通用拼音為「Sinsin」,威妥瑪拼音為「Hsin-hsin」,實際上拼為「Shin-Shin」(這個其實是注音二式)

「清心」:漢語拼音為「Qingxin」,通用拼音為「Cingsin」,威妥瑪拼音為「Ching-hsin」,實際上拼為「Ching Shin」(這個其實是注音二式)


著名人士姓名的各種拼音


我提供這個表格其實只是要指出拼音沒標準的亂象。我不怪這些人使用的姓名不合他們分別支持的拼音方案,畢竟這些人在辦護照的時候,這個拼音之爭還不存在。
中文姓名漢語拼音通用拼音威妥瑪拼音實際用名備註
孫逸仙Sun YixianSun YisianSun Yi-hsienSun Yat-senYat-sen為廣東話的拼音
蔣介石Jiang JieshiJiang JieshihChiang Chieh-shihChiang Kai-shekKai-shek為廣東話的拼音
李登輝Li DenghuiLi DenghueiLi Teng-huiLee Teng-hui三種拼音都不是
宋楚瑜Song ChuyuSong ChuyuSung Chu-yuJames Soong三種拼音都不是
馬英九Ma YingjiuMa YingjiouMa Ying-chiuMa Ying-jeou三種拼音都不是。漢語拼音支持者
劉兆玄Liu ZhaoxuanLiou JhaosyuanLiu Chao-hsuanLiu Chao-shiuan三種拼音都不是
吳敦義Wu DunyiWu DunyiWu Tun-YiWu Den-yih三種拼音都不是
陳水扁Chen ShuibianChen ShueibianChen Shui-pienChen Shui-bian如果不看連接號,是跟漢語拼音一樣的。通用拼音間接推動者。
蘇貞昌Su ZhenchangSu JhenchangSu Chen-changSu Tseng-chang三種拼音都不是
黃偉哲Huang WeizheHuang WeijheHuang WeicheHuang Wei-cher三種拼音都不是。民進黨立法委員。
游錫堃You XikunYou SikunYu His-kunYu Shyi-kun三種拼音都不是
余伯泉Yu BoquanYu BocyuanYu Po-chuanYu Bor-chuan三種拼音都不是。通用拼音發明人
中華電信ZhonghuaJhonghuaChunghuaChunghwa三種拼音都不是


參見

25 則留言:

Meow 提到...

寫得太好了,台灣就是缺乏這類理性又全面的言論。

Chen Yijun 提到...

文中提到香港的例子,不知你對台灣「採用閩南語拼音作為地名音譯」一事上有何看法?

Pingveno 提到...

寫得很好。文中最末那些雜亂的拼音台灣到處都是,看了真是哭笑不得。

ChoChoPK 提到...

回Chen Yijun

唉,台語也是拼音混亂的現象。我自己是覺得台羅和台語通用比較好,但是我實在沒有時間再寫了。

其實「淡水」的台羅是Tam-tsui,通用是Tam-zui。而Lukang根本是國語的威妥瑪拼音,因為「鹿港」的台羅是Lok-kang,通用是Lok-gang。很明顯的Lukang不是閩南音。

好,我就姑且假裝Tamsui是某種台語的拼音。那問題來了,在台灣哪些地方要用閩南語發音來拼音,哪些地方要用國語、客家語?不同縣市的使用比例都不同。一旦明文規定這個界線,那就吵不完了。國語還是最通用的,畢竟不管是陳水扁還是馬英九,在就職的時候都是以國語演說就可見一斑。

Achi 提到...

非常精闢的文章。

感謝你打破我一直以來支持通用拼音的最大理由,也就是通用拼音比較能讓外國人唸得出來的迷思。

不過我有另一點好奇的是,為什麼人名或地名等方面,不論通用或漢語拼音,都要把字連在一起呢?比方說大安寫成 Daan 而不是 Da-an 或 Da an?

Chen Yijun 提到...

@Achi
是有的,不過只在「第二字以後的字首為元音」時,如你舉的例子大安,漢語拼音會變成Da'an、通用是Da-an;大海(Dahai)則不必。

我想這是因為國語相較於中古漢語,少了很多「韻尾」,如-p、-m、-k⋯⋯等。詞間不分字不易造成誤會,看來也簡潔。

Chen Yijun 提到...

@ChoChoPK
雖然好像是Tam-tsui沒錯,但《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裡是這麼寫的

水(sui,文讀)
1. (名)各種江、河等水域的通稱。

「淡水」的水應該可以作江、河來解釋,唸作sui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台灣老愛用「國際通用」、「傳統譯名」這些藉口破壞地名拼寫完整性實在很沒道理。畢竟譯名不過是正式名稱的附屬、第二式罷了。曾見到一張台灣古地圖,上頭寫著「Taiouan I Formosa」,套用Tamsui、Lukang的標準,Taiwan就得「改回」Taiouan了!

Taipei、Kaohsiung⋯⋯等12個保留名還算方便查找,頂多當成單字背背即可,但Tamsui、Lukang這種鄉鎮市區級的地名也出特例,容易出錯、也增加翻譯時的複雜度,只為了傳統,實在沒什麼必要。

ericyu 提到...

政豐 拼成 Jenq Feng 這個大概是國語羅馬字。
金秋 拼成 King Cheu 該不會其實是想用閩南語?

ChoChoPK 提到...

回Eric

的確,政豐拼成Jenq feng是國語羅馬字。不過國語羅馬字過度複雜。

金秋的台羅拼音是Kim-tshiu,台語通用是Gim-ciu(我不確定,錯了請更正)。

JeremyCKT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JeremyCKT 提到...

整篇文章我有很多不認同的地方
尤其是你反駁「台灣的主體性」的論點
你說: "故意要用一個和大陸不一樣的拼音就是用政治的思考全盤推翻語言的邏輯。這就好像青少年叛逆,這種叛逆可以用一種方式來解釋,那就是青少年想要證明自己不是小孩,能夠自我決定,所以長輩說什麼就故意做反的,這樣的行為,其實沒有證明自己是成人,只是證明自己就是個叛逆的青少年。"
你意思根本就是中國多麼了不起 地位遠高於台灣一樣
台灣什麼都要乖乖地像中國看齊
你腦子根本就是大中國主義思想嘛!

ChoChoPK 提到...

回JeremyCKT

當我必較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以及比較漢語拼音和威妥瑪拼音,我有用「因為那是誰誰誰發明的所以比較好」還做論點嗎?我不是都用子音(聲母)、母音(韻母)的表示方法來解釋嗎?

我支持注音作為國語作為第一語言的音標工具,你還認為我是「大中國主義思想」嗎?

我反對的是不問邏輯不問科學「故意要跟大陸用不一樣的」,我同時也反對不問邏輯不問科學「絕對要跟大陸用一樣的」。我沒有在這篇文章的主文裡只講了前半句沒有講後半句,但是我在《兩岸語言差異的根究》裡面講得很清楚了。你還認為我是「大中國主義思想」嗎?

對於閩南語的羅馬拼音,我比較支持在台灣發明的台羅跟通用,而比較不支持大陸發明的閩南方言拼音。你還認為我是「大中國主義思想」嗎?

你說「整篇文章我有很多不認同的地方」,但是你只講了一個。我很好奇其他是什麼。

還有,你用的引號是 “” ,那是大陸的用法,台灣的引號是「」

Young0715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Young0715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Young0715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ChoChoPK 提到...

感謝Young0715的指出。如果我有時間的話,會去了解一下國語羅馬字。我個人對趙元任先生是很敬佩的。只是在下現在空閒時間較少,沒機會上進。

vanxining 提到...

「中正」:漢語拼音為「Zhongzhen」
=================
這個詞漢語拼音為「Zhongzheng」。

路人甲 提到...

不知道為什麼…我是那種沒辦法花時間跟耐心去說這些鬼話的人。
但是那種自我主觀的意見,你花時間去解釋只是浪費自已人生的時間而以。

至於說到閩南語拼音。我還是認為漢語拼音式的方法遠好過現有的方法。

mu zai ya wi xai mi ... wa xi hi jiong mo ban hua kai xi gan ga nai xin ki gong jia xiao wei ei lang
dan xi hi jiong zu wo zu guan ei yi gien , li kai xi gan ki gai suei ji xi long hui ga gi lin xin ei xi gan nia .

li qia gong dio man lan wu pin yin . wa ge xi lin wi han yu pin yin xi ei hon hua gai ho guei hen gin ei hon hua ...

淡水為什麼不說成 dan zui ?

TNBi 提到...

這篇網誌內容很翔實,也確實是以語言和語音為立場進行拼音系統的優劣討論。您的觀點對在下也有所啟發,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謝。

王新潮 提到...

看了你的文章,感到一种吃惊的高兴。知道您是实实在在地讨论学术。正是相见恨晚。我会常来。

匿名 提到...

個人有一點覺得疑惑的地方,通用拼音的ㄩ是完全用yu表示,沒有只用u表示的情況。

chinapopmusic 提到...

文章很長,所以我先用關鍵字的方式是著找找看我想確認的發音問題。
「注音符號/ㄘㄞ、國音二式/tsāi、漢語拼音/cāi」、「注音符號/ㄘㄠ、國音二式/tsāu、漢語拼音/cāo」。試了一下關鍵字搜尋 沒有找到 ,看樣子文章作者似乎有刻意略過了漢語拼音相對「音不准」的兩個音???

paoyongfang 提到...

注音符號有它的優缺點,不是只有優點。
重大缺點是:不能表現【變音】,請參考:

https://www.nani.com.tw/teacher_share/article/D_5_10_1_146.htm

再舉個例子:

翁:注音為 ㄨㄥ
烘:注音為 ㄏㄨㄥ

格主有發現,烘其實有變音?但,注音的韻母或結合韻部分,都一律標註為:【ㄨㄥ】

這是注音符號最重大缺點!

事實上,風的唸法,台灣"大多數人"實際上在唸時,有參入【ㄨ】的音,但按辭典上唸法應完全無【ㄨ】音。
正統"國語",即指:198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最終版,也不參入【ㄨ】音,才對。

R福 提到...

寫得好啊!

內容延伸很多可以探討的點。

值得人們深思。

看不過去 回覆一下 提到...

中華民國(台灣)目前 發音採威妥瑪拼音、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通用拼音與漢語拼音
造成現在路牌上發音的方式混淆

但就像文中也有提到 同樣的字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念法
國人本來就看得懂正體中文字 附上的英文發音 是要給懂英文外國人 容易發出正確的發音

採用 "威妥瑪拼音" 比較容易母語英語或是透過KK/音標學習過英語的外國人

國人本來就是用注音符號在學習中文
真的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資源和時間來轉換成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