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有些事值得嘉獎與敬佩,卻不適合鼓勵與要求

什麼?我在講什麼?這句話是不是有自我矛盾?容我用一些例子來說明。

24孝(還是36孝)故事中有人把他自己的屁股切下來給臥病在床的長輩吃。這種精神的確值得敬佩,但是沒有父母或是老師鼓勵孩子做這種事,也因此這種事只有在故事中發生。

一個學生如果考100分,當然是一件值得嘉獎與敬佩的事,但是你就算不是一個教育人,就可以知道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考100分是相當不切實際的。我相信受過教育99.9%的人考過的試中有99.9%沒有100。但是很多家長、甚至老師在這件實情上似乎有很大的盲點。他們的邏輯是「如果你沒有把握考100分,那你就要讀書」。如果是這樣,那99.9%的學生將會沒有社交、娛樂、運動、接觸課本以外的東西等等。醒來的時間99.9%將花在讀書上。我知道我不會這樣教育我的孩子,因為考100是一件值得嘉獎與敬佩,卻不適合鼓勵與要求的事。

再者,學生超前進度寫功課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贅述。

在工作場合也有一些主管有類似的盲點。這主種想法可能以很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如要求在下班時間處理公事、要求屬下幫另一名屬下的私事,要求捐錢等等。捐錢值得敬佩,同事互相幫忙也是好事,甚至犧牲私人時間奉獻給服務單位也是難能可貴,但是這些事情主管都不應該要求下面的人來做。但是還是很多主管這樣做。這些主管自己可以無償加班、可以做牛做馬、可以不用應有的休假,就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這樣,這種「不多做就等於偷懶」的管理邏輯是十分不合理而且最後會反彈回來的。這些主管的盲點就是直接把值得嘉獎與敬佩的事等同於可以鼓勵與要求的事。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english.com.tw

他的首頁上面寫著
English.com.tw = English(英語) + .com(網際網路) + .tw(台灣)

真是開了眼界耶。我從來都不知道com是代表「網際網路」,我一直以為.com本意是commercial也就是商業。這真是自己砸自己招牌的大諷刺啊。

該網站的歷史版本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我不希望王建民是「台灣之光」

不,我不是想被成千上萬的球迷打。事實上,我對任何有才能並且靠自己努力而又成就的人都非常佩服。我講這句話不是針對王建民,而是針對「台灣之光」。接受這種講法,就是接受下面兩項陳述:
  1. 美國職棒大聯盟中華職棒
  2. 台灣人參加美國大聯盟是很稀奇的事
雖然說這兩項的確是現狀,但是一直重複地使用這個名詞就表示接受現狀,並安逸於現狀。如果說台灣人這個群體有想要進步的企圖心的話,應該會想要先把第二項解除掉。現在在美國各行各業工作的台灣人比比皆是,工程師、醫生、商人。我們好像沒有把這些人稱作「台灣之光」。當第二項解除掉之後,有企圖心的台灣人就會想要解除第一項。如果這兩項都不成立了,那王建民就沒有人會稱他「台灣之光」,而是美國人稱到台灣來打球的人「美國之光」。這種狀態才是應該台灣人應該追求的。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2008年糧食價格通膨

福客多的「清」之味三明治,料多實在、營養豐富喔!
福客多的「清」之味三明治,料多實在、營養豐富喔!

而且真的只要NT¥10(寫本篇時US$0.21,CN¥2.3,HK$2.6)喔!(原價NT¥15呢!)
而且真的只要NT¥10喔!(原價NT¥15呢!)

打開後……………………好像有一點………
打開後……………………好像有一點………

媽啦!這是什麼玩意啊!當是「飼豬」喔!(請用閩南語發音)
媽啦!這是什麼玩意啊!當是「飼豬」喔!(請用閩南語發音)

參見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中華民國的兩黨政治

立法委員不是因為打架而妥協失敗,
是因為妥協失敗而打架才有藉口。

兩黨不是做好事情來博取民心,
而是搞砸事情再想辦法怪罪另一黨。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中和永和鬼打牆

老梗了…

  1 永和有永和路,中和也有永和路,
  2 中和有中和路,永和也有中和路;
  3 中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中和路,
  4 永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永和路;
  5 永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永和路,
  6 中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中和路。

  7 永和有中正路,中和也有中正路,
  8 永和的中正路用景平路接中和的中正路;
  9 永和有中山路,中和也有中山路,
10 永和的中山路直接接上了中和的中山路。
11 永和的中正路接上了永和的中山路,
12 中和的中正路卻不接中和的中山路。

13 中正橋下來不是中正路,但永和有中正路;
14 秀朗橋下來也不是秀朗路,但永和也有秀朗路。
15 永福橋下來不是永福路,永和沒有永福路;
16 福和橋下來也不是福和路,但福和路接的卻是永福橋。

這首打油詩是抄來的。
谷歌搜尋「中和路 永和路」
谷歌搜尋「中和永和鬼打牆」
維基百科「雙和」條目

因此我特別走訪中永和,以及參考兩個地圖,整理出來
中和永和中和路永和路地圖
其中中永和交接靠近永貞路的地方,同一條路西北是永和的中和路單號,東南是永和的永和路雙號。另外一個中永和交街靠近景平路,即64號高架橋的地方,西北中和的安樂路單號,東南是永和的中正路雙號。

原作打油詩的第8行嚴格來說應該是「永和的中正路用安樂路和景平路接中和的中正路」。12行說接不上但是有相交。

用表格來表示
中和
中和路
中和
永和路
永和
中和路
永和
永和路
中和
中和路
中和
永和路
不相交
永和
中和路
大部分
同一條
不相交
永和
永和路
相接不相交小部分
同一條


中和
中山路
中和
中正路
永和
中山路
永和
中正路
中和
中山路
中和
中正路
交叉
永和
中山路
相接不相交
永和
中正路
不相交不相交相接

我再把「雙和」加進去。
17 中永和有雙和橋,中永和也有雙和街,
18 雙和橋跨市界,雙和街只在永和;
19 雙和橋下來不是雙和街,
20 雙和橋連接中永和的中山路。

再加板橋
21 板橋有中山路,也有中正路,
22 板橋還有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
23 板橋的中山路不接中和的中山路,
24 板橋的中正路也不接中和的中正路;
25 板橋的民族路接上中和的中山路,
26 板橋的民權路接上板橋的中正路,
27 板橋的民生路接上中和的中正路。

不知道如果台北縣市合併的話,這些路要怎麼處理。

如果有錯請指教。

投票率百分百 民視灌票太離譜

民視畫面 苗栗縣民進黨20萬0477票 國民黨21萬5542票昨天各電視媒體都在搶播[2008總統選舉]雙方陣營開票數,但選舉人數才42萬0176人的苗栗縣,傍晚五時民視開出雙方陣營都超過20萬以上的得票數,投票率幾達百分之百;綠支持者都看不下去,搖頭批評媒體惡性競爭,灌票灌得太離譜了。開票結果,兩組陣營共得了31萬餘票,民視冒高了近10萬票。

來自2008/03/23 聯合報

中選會公佈結果馬蕭22,7069、謝蘇9,2795。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餐廳大喊日語

是什麼樣的原因,台北的日本餐廳在客人進出時,服務人員會以日語大聲吆喝?這種現象是超越食物種類,不管是火鍋,還是飯菜。台北的餐廳種類很多,全世界的料理都有。但是有巴西烤肉餐廳用葡萄牙語迎接客人、義大利麵餐廳以義大利語、飲茶以粵語、麥當勞或是T.G.I.Fridays用英語迎接客人嗎?不管原因是什麼,這是一種不對稱性。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影片或遊戲分區制度

我很早就想批評這個事情。DVD藍光、或是電視遊戲分區制度是不對的。

我不是經濟學者,但是我在大學的經濟課有學到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某一樣產品全球都可以用(例:藥品),但是存在某種力量阻止這種產品的進出口,那麼跟完全的自由市場比較,我們會得到下面的結論
  • 消費者受害
  • 生產者受利
  • 如果我們把費者和生產者的『爽的程度』加起來,總共爽的程度還是比完全的自由市場來得少
如果你說醫藥產品需要高度管制,我沒有話說。那電影呢?為什麼一個德國人不能在美國旅遊時買美國電影回去家裡看?或是一個南非人想寄禮物給在印度的朋友?這種分區制度根本只是一些大公司為了最大化利潤而人為創造出來的產物。而利潤最大化很重要的一個成分就是價錢區隔。價錢區隔完全違反消費者的權益。為什麼消費者一定要買他自己區的產品,卻不能買其他區夠類似又比較便宜的替代品呢?如果有人願意多花一點運費多等一點時間,我們有什麼資格阻止他向其他地方買?對,我知道每個地方的物價不一樣。「價錢區隔」指的不只是「價錢不一樣」,而是「價錢不一樣加上你不能去其他地方買」。我是反對這個。

有人說防盜版?請問這個人造的分區怎麼防止某個在第一區的人拿第一區的光碟複製成另一份第一區的光碟?實際上,今天一台基本的個人電腦就可以從一張單一區域的光碟複製成一張全區可看的複製品!分區制度並沒有增加到版的困難。

有人說「公司要賺錢有什麼不對?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要賺錢啊。」就算如此,公司也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這個社會有道德和法律要服從啊。每個人都會同意不實廣告是不對的,所以法律有這樣規定。分區制度也是一樣不對的。這一區的片不能拿到另一區去用不是因為某些自然上經濟或是技術上的困難(例:運送成本或是DVD不能被CD-ROM讀)。這個困難是人刻意創造出來的。這個人造的分區造福了一些公司,而消費者損失更大。這是「劫貧濟富」,從頭到位都是不對的。再者,讓我最不爽的是講這種論調的人很多都是消費者自己!為什麼要在經濟學者已經證明出來這種東西對社會不好的情況下為另一方辯駁?

影片或遊戲分區制度
  • 傷害消費者比生產者得益的多(整個社會一起算弊多於益)
  • 無法防止盜版
  • 是幾個大公司為了利益而創造出來的產物

參見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那你要……的時候麼辦?

你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類似
  • 「那你上大學怎麼辦?」
  • 「那你要工作怎麼辦?」
  • 「那你交男/女朋友怎麼辦?」
  • 「那你當兵的時候怎麼辦?」
  • 「那你結婚之後怎麼辦?」
的話?很多人用這種話來說服另一個人改變現在的一些習慣。我是覺得為什麼我要把自己放在未來的狀態,來決定現在要做的事。如果以後選擇的選項少,以後再適應就好了。現在選擇的選項多,為什麼不能利用呢?這種講法讓我想起住宿舍時的一個人。他不願意整理房間,理由是「有錢人都是請傭人來整理」,問題是他當時就是沒有傭人。如果說你用個人的健康、衛生、知識、勤儉等等正面價值來說服我,我願意聽。但是「那你要……的時候麼辦?」的講法不是很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