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外國人

最近這幾年我注意到不少華人會用「外國人」或是「國外」做一些籠統的論述或提問,如

關於上面的問題或是敘述,我的回應是
  • 韓國人和越南人不但知道農曆,而且還是國定假日。如果你是台獨人士,那你可以說「中國人」(外國人的一種)也過農曆。
  • 北朝鮮和厄利垂亞的人權挺差的
  • 你怎麼知道你遇到的外國人是講英語的,有可能是有學過中文的馬來西亞人,有可能是只會講德語的德國人?
  • 沙烏地阿拉伯很保守,法律規定女性不能開車,雖然最近有爭權活動
  • 日本也不少蹲式馬桶
  • 韓國料理有時候有內臟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的出,在很多人心中「外國人」=歐美人=白人=說英語的人。中文維基百科裡的條目《外國人》甚至說「在華人地區的日常語言裡,外國人一詞多不問法律上的國籍,而是泛指東方面孔的蒙古人種以外,特別是面孔帶有高加索人種或尼格羅人種特質的人。」(這不是我寫的)。事實上,上面的三個等號都不成立,這個世界歐美之外還有廣大的非洲,中東,亞洲其他地區;外國人有也有黑人,有褐色皮膚的人,也有黃種人;這世界上說西班牙語的人跟說英語的人數差不多。

當人心裡想的是歐美人卻以「外國人」來形容,是一種很嚴重的錯誤。第一、邏輯上的錯誤。用現在公民觀念,不同國籍的就是外國人,這也就表示表兄弟姐妹都有可能是外國人,林書豪也是外國人。第二、以歐美人代替外國人,是一種忽視歐美以外的外國人的作法,不管是有益還是無意,都是不妥的。所以當你心裡面想的是歐美人的時候,就說「歐美人」或是「西方人」吧,別用「外國人」。

歐美人不就是外國人嗎?這樣講有錯嗎?


是的,反過來說就不成立,外國人不一定是歐美人。當一個人以「外國人」做籠統敘述的時候,也就是說這個敘述隱含外國人「都」怎樣怎樣的意思,這就不合邏輯了。正方形是長方形,但你心裡在想正方形,卻說「長方形四邊都一樣長」,這樣就不對了。但是,如果你的敘述是有「某」一個外國人,你不清楚它是哪裡人,而不是「都」怎樣怎樣的籠統敘述,那就還合理。

你不相信嗎?我就有聽過「這個影片是外國人還是日本人做的?」這種問題。日本人不是外國人?

你真是吹毛求疵


這個世界上在歐美之外有廣大的其他國家,這個世界上在白人之外有廣大的其他民族,這個世界上在英語之外有很多廣泛使用的語言。以一部份的人來代替所有的人是以管窺天。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政治的對稱性


泛綠陣營 泛藍陣營
對中共和蔣介石 批評泛藍「對蔣介石有好感,卻對蔣介石最反對的中共軟弱」 批評泛綠「時常批評老蔣,但教條式的反共跟老蔣一樣」
對中華民國國旗和國歌 批評泛藍「平常很愛用,但在國際場合或是遇到中共就妥協了」 批評泛綠「平常都不用,但在國際場合或是遇到中共才拿出來用」
統獨 不願統,不敢獨 不願獨,不敢統
對外態度 有部分人哈日,但不會明講,但是反中國大陸很公開 有部分人哈中國大陸,但不會明講,但是反日很公開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兩岸語言差異的根究

只要是懂漢語的人都知道,大陸和台灣的文字和用語有些不同,如

  • 大陸使用簡體字;台灣使用繁體字
  • 大陸使用漢語拼音(一種羅馬拼音)作為漢語教學和字典標註發音的標準;台灣使用注音符號(ㄅㄆㄇㄈ)
  • 公制長度單位大陸用「米、釐米、毫米」;台灣用「公尺、公分、公釐」
  • 大陸用公元年;台灣用民國年(雖然公元年越來越普遍)
  • 對於西方電影名稱,大陸多半直譯;台灣多會加油添醋,如《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大陸翻為《加勒比海盜:黑珍珠號的詛咒》;台灣翻為《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I, Robot》大陸翻為《我,機械人》;台灣翻為《機械公敵》
  • 對於科技,大陸也是多半直譯;台灣比較文言,如computer大陸翻為「計算機」;台灣翻為「電腦」(雖然很多大陸人也習慣電腦),mobile phone大陸翻為「移動電話」;台灣翻為「行動電話」
  • 標點符號的引號大陸用“”;台灣用「」(這一項大概很多人沒注意到)

老國民黨讀到上面的第一項,可能馬上就會大張「共產黨破壞中華文化」的大旗,而用同樣的論述去解釋下面其他的。但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會說「我們是壞人,所以要破壞中華文化;要破壞中華文化,就要做這些事情」嗎?一定不是。要根究這些不同,一定要從兩岸的意識形態來看。

中華民國這一邊在戒嚴時期長年強調自己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正統」、「中華傳統的守護者」,這在1966年開始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到達了高峰,與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大革命作對比。由此,台灣繼續使用繁體字,繼續使用民國初期制定的注音符號和標點符號,用「公尺、公寸、公分、公釐」來命名公制單位,因為「尺、寸、分、釐」都是中國古時候的長度單位,使用類似古時候帝王紀年的民國紀年,而對外來物的翻譯總是文謅謅。

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邊強調自己是「新中國」,要「除舊佈新」,帝制時候的東西要去除掉。而馬克思主義是不強調種族的區別,而最終要打破種族和政治的邊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大陸使用簡體字和漢語拼音作為漢語教學的音標工具,因為那是「新」的;大陸使用公元年這樣和全世界大部分其他地方一樣,移除不同國之間的差異,並停用類似帝制時期的帝王紀年習慣;引號用“”也是一樣;公制長度單位用「米、釐米、毫米」來代表meter、centimeter、millimeter,是把meter先音譯成「米」,然後用加上代表1/10、1/100、1/1000等的「分、釐、毫」作為冠詞。這樣的創字結構,和公制發源地相同,因為centi就是1/100,milli就是1/1000,這麼做符合了馬克思世界一家和不強調種族區別的原則。

如果只看這兩種意識形態的出發點,看起來都是正面的,所以有人可能會說同一種語言本來就會區域性的差別,沒有那個比較好。但是現在還是很多人以良劣的角度去看這些差異,所以我覺得我有必要提出我的看法。如果真的要評量良劣,要怎麼做?

要批評一個東西之前,要先徹底了解為什麼,而且不能用意識形態來全盤接受或推翻一種標準,必須要一項一項的審,要以科學和邏輯來審。以我個人的看法來說,漢語當作第一語言來教學,用注音符號較好,而漢語需要羅馬化的時候用漢語拼音(如護照姓名,或是只有在漢語圈才有的觀念要輸出,如「八卦」),詳細的原因可能要另外寫一篇較長的文章解釋。還有我認為大陸用「伊斯蘭教」稱Islam比台灣慣用的「回教」較好,因為回族只是信這個宗教的一小部份。公元年比民國年好,因為記載時間假設每一個國家或是政權都有自己的標準是一件很不方便也意義不大的事情,就好像有人發明公制是有原因的。關於電影譯名,我實在很受不了台灣加油添醋的習慣,「I, Robot」和「公敵」有什麼關係?太直接或是太口語的翻譯似乎也不和漢語文化作品的習慣,一些小幅度的修飾可以,如1994年的電影《Speed》字面上就是「速度」的意思。大陸翻的《生死時速》有修飾,也有保留原來速度的意思。台灣的《捍衛戰警》就不知怎麼解釋了。最後,關於computer和手機,我認為台灣用的「電腦」和「行動電話」比較好,因為「計算機」可能會和只能算加減乘除的calculator混淆,而「移動」和「行動」雖然都有表示「mobile」的意思,「移動」動詞的性質比較強,「行動」形容詞性質比較強,所以用「行動」較妥。

所以,要徹底了解,逐項審查,勿用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