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契丹、蔡萬霖、義大利人

俄羅斯語的「中國」叫Китай(羅馬化:Kitai)這個由來是什麼呢?有些歷史課本有解釋英語China的由來,沒講Kitai的由來。

當蒙古人征服南宋、遼朝之前,還在蒙古草原時,往南一看看到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就稱中原為「契丹」就是Kitai。蒙古人征服了莫斯科也把這詞帶過去了。

不但當今俄語稱中國叫Kitai,馬可波羅拜訪元大都就是用「Catai」來記載華北。之後回威尼斯,參戰,被俘,把經歷講給魯斯蒂謙,魯斯蒂謙寫下來。Catai一詞後來輾轉變成英語的Cathay。

時間快轉到20世紀,中華民國在台灣蔡萬春蔡萬霖建立了一個國泰人壽=Cathay Life Insurance。香港在英國統治時期,一個澳洲人和美國人建立了一個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而國泰航空的會員俱樂部名稱正是馬可波羅!

現在契丹文字除了學術界少數幾人沒人懂,契丹人從來沒統治過香港和台灣,可是契丹的名字藉由台港企業踏足全球。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我國

我不喜歡某些百科全書用「我國」這詞,不管是維基百科、百度、還是台灣百科。並不是所有讀者跟作者都是同一國籍,那我國到底是哪一國?有不少馬來西亞人是念中文授課的公立小學啊。用「我國」就感覺很自我本位。難道你不想要全世界的人都來讀你的著作嗎?還是用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比較好吧。

電腦修飾過的明星圖片

我不了解為什麼有些人要批評用電腦修飾過的明星圖片。這跟一般消費者產品不同,一般消費者產品的圖片必須與實物一樣。娛樂界的產品,就是圖片影音本身。只要好看,就是好,我不在乎是如何產生的。如果有人天生好看,算他厲害。如果有人需要一些修飾,那麼功勞應該要分一些給修圖者。有人做這一行很辛苦的。

吃飯不配酒

吃飯不配酒,不如餵了狗;
吃麵沒胡椒,不如餵了貓;
燒餅若要留,不如送給牛;
稀飯加肉鬆,蜜蜂嗡嗡嗡。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高加索地區的政治和民族分布非常的複雜。從世界地圖上來看,只有三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喬治亞。但是那裡還有三個不被普遍承認的「國家」。左下是完整的政治地圖,右下是民族分布圖。


當我在讀國際社會對這些自行獨立的「國家」的各種立場時,我想到有一句老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因為關係複雜,有太多相關的國家牽扯在裡面,所以我決定製作一個承認/不承認關係圖,來幫助我自己了解狀況。

從上面的圖,我們可以得知
  • 沒有一個可以套用到所有情況的「原則」。「支持民族自決」跟「尊重主權領土的完整性」都是好話,但其實是互相矛盾的。如果有一方有藍色和紫色的線條,那就表他不一致。
  •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通常是對的,但就像人與人的關係一樣,這並不是非黑即白。因為美國、土耳其第一時間承認科索沃,所以我把它們放左邊;而北賽普勒斯基本上就是土耳其創造出來的,所以它也在左邊。可是美國跟賽普勒斯的關係也不錯。另外有謠傳土耳其和俄羅斯要交換承認北賽和承認阿布哈茲南奧塞提亞,不過這個謠言被否認了。如果這個謠言成真了,那這圖左邊跟右邊的界線就分不清了。

我無法假裝我是高加索地區的政治專家,上面的圖是一個相當簡化的總覽,實際的情況絕對要複雜很多。講到不被普遍承認的「國家」,這還不包括索馬利蘭西撒哈拉巴勒斯坦等等。這只是我喜好製圖的興趣下的產物。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兩岸新聞比較

我個人喜歡以對稱的角度去看政治,也喜歡觀察媒體現象。現在,我就來以對稱的角度來看兩岸的新聞取向吧!

人民共和國民國
天天有這樣的新聞某部長級人物和他國同等級的人物簽了約,領導很忙飲料杯裡有鑰匙、狗跳樓、便利商店自動門會夾人、餐廳與消費者的爭執(完全不能稱作天下事國家大事的事)
國際新聞以色列又在轟巴勒斯坦,平名死傷X名(但不會講哈馬斯殺了幾個平名)碧昂絲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唱國歌是否對嘴
立場黨的立場TVBS、中天中時、年代、東森、聯合、The China Post明顯偏藍
民視、三立、自由、Taipei Times明顯偏綠
工人農民因為政府○○措施,生產大增凱達格蘭大道上抗爭
大學生研究生研究出新科技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抗爭
社會一片祥和一片混亂
報導新聞時有這樣的習慣教育民眾哪裡哪裡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順便猜測當事人心情,而且一定要用四字成語,如「五味雜陳」、「忐忑不安」
女主播記者音調低沉尖銳
語言普通話、漢語各方言、蒙古語、維吾爾語、藏語、壯語、英語、西班牙語、俄語、法語、阿拉伯語、韓語、日語、葡萄牙語國語、台語、客家語、英語
電視的英語新聞向母語是英語的觀眾做政治宣傳是學英語的教材,有時講得頗慢

如果以正面取向來形容兩岸新聞的優點,那就是大陸的新聞視野比較高,台灣的新聞比較自由。

最後,讓我們來看兩篇新聞短片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中華民國外交部政治不正確(很不正確)

如果你因為搜尋跟統獨、台灣跟中國大陸關係有關的議題來到這裡,不好意思,你可能會失望。

外交部旅遊資訊網,美國那一頁寫著
若非必要,盡量避免前往黑人及西班牙語裔等聚集且治安差之區域
有截圖


如果內政部國內旅遊資訊網叫大家避免某某族群聚集的地方……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風蕭蕭兮

風蕭蕭兮吃炒飯,呼嚨下肚不復返。
風蕭蕭兮吃煎蛋,煎了太多吃不完。
風蕭蕭兮吃水餃,吃了太多想睡覺。
風蕭蕭兮吃豬腳,煮得不夠沒吃飽。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關於「APP」之自我辯論

我很納悶,為什麼台灣現在很多媒體都以APP來稱呼手機上的程式。「APP」就是程式的意思,手機上執行的程式跟電腦上執行的程式都是程式,那為什麼電腦上的稱作「程式」,手機上的叫做「APP」?

其時我不介意APP唸成A-P-P。你可以把它想成是臺式中文的延伸。雖然它不是用漢字寫的,中文字典裡也查不到,但當使用這個語言的群眾有足夠比例的人用這個詞來溝通時,那就已經成為這語言的一部分。此外,因為唸A-P-P反而不是英語人講的習慣,所以這樣的講法可算是中製英詞,可以跟和製漢詞做對比。日語裡「大丈夫」一詞意思是「沒事」,和中文的大丈夫不一樣。雖然在日語裡是漢字寫,但你不能說日本人把它當「沒事」的意思是錯誤的。

我沒有意思說這是錯的,只是納悶為什麼有這樣的不一致。而且有一次我說手機上可以下載某某程式,有人回我「你是說A-P-P嗎]。當漢語理已經有既有的詞,何必假借呢

這也沒什麼,有時候一個語言已經有的詞還是可以再假借,如英語裡的grow,可解釋為「種植],來自於古日耳曼語,後來又從拉丁語假借了「cultivate」,也是種植。而當今這兩個字都是正正當當的英語字。

但在講英語的時候,如果我講「grow」來表示「種植」,不會被「糾正」成「cultivate」。